“開會”,是歷史最悠久的社會活動形式之一。司馬遷在《史記》中記載,帝堯時期,經常鬧洪災,堯便召集“四岳”開會,目的是推舉能人治水。這可能是史上最早的“會”。隨著歷史邁入近現(xiàn)代,“開會”的形式日益紛繁蕪雜,“以”開會“為專業(yè)的人員多如牛毛,他們終日游走在各種文山會海中,疲于應付走馬燈似的”開會“、應景式的“開會”,形成了一種極其另類的社會現(xiàn)象,尤其是各種超量的“官會”,惡性循環(huán)不已,造成行政機構的繁復重疊以及行政領導的人浮于事。“無會周”已經在中國很多城市實行,有的地方一年已有多達四個月的“無會周”,還有的每月都要有“無會月”。從實行的情況來看,各地在“無會月”期間也基本上都做到了“無會”。
“問題在一線解決,責任在一線落實”,“哪里有矛盾和困難,那里就有黨員干部”,“入戶宣講,方針政策落實處”,是政府對民眾的承諾?!斑@是解放思想、更新觀念的務實行動。這是轉變作風、服務群眾的生動實踐。黨群干群的關系一定會越來越貼近?;鶎尤罕娪惺裁捶从?,存在哪些問題,怎樣解決,都要領導干部實地了解后采取相應的辦法;最后落實得如何,也得親身到基層看看聽聽,掌握真實情況;當前企業(yè)發(fā)展面臨不少難題,到底遇到哪些困難,需要什么幫助,也需要相關部門的同志親臨現(xiàn)場給予關心支持。各級干部應當少呆機關,多到地頭、農家、車間、社區(qū)開政策宣講會、群眾訪談會、現(xiàn)場辦公會;少關在辦公室琢磨點子,多到基層查找問題、分析問題、解決問題;少發(fā)不痛不癢的文件,多和群眾談心,多向群眾請教,多為群眾辦實事。對領導干部來說,只有從文山會海中解脫出來,深入群眾,深入第一線,和群眾同心攜手齊奮斗,才能落實好各項工作部署,取得實際成效。
開會是一種必要的工作方式,該開的會要開好。然而,較長一段時間以來,一些地方和部門工作養(yǎng)成過于依賴會議的不良習慣,把開會當作主要的工作方式,以會議貫徹會議、以層層轉發(fā)會議文件代替落實,以致一些領導干部終日泡在文山會海,脫離實際、脫離基層、脫離群眾,工作不具體、不落實,效率低下??砷_可不開的會盡量不開,可大可小、可長可短的會盡量就簡,主題相近、內容相關的會盡量合并,能利用視頻的盡量利用視頻。實施“無會周”,進一步精簡會議,倡導務實、高效、親民的服務意識和服務精神,促使廣大黨員干部進一步改進工作方式、工作態(tài)度,努力提高工作效率,騰出更多的時間和精力,到基層去,到群眾中去,與基層干部和人民群眾在一起,察實情、想實招、辦實事、求實效,不斷強化為基層、為群眾服務的意識和本領,推動各項工作的落實。
各級領導和黨員干部要把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放在密切聯(lián)系群眾、多下基層上,圍繞中央和省委重大決策部署,廣泛深入開展調查研究,了解基層真實情況,了解群眾所思所需,真正做到問政于民、問計于民、問策于民,解決問題、多辦實事,樹立黨政機關和黨員干部執(zhí)政為民的良好形象。進一步形成高效的作風,提高工作效率、辦事效率和機關運轉效率、行政運行效率,能辦的事馬上辦。要著力推動工作落實。各級領導和黨員干部要深入一線辦實事,沉到基層謀發(fā)展,進行理論政策宣講和接訪活動,檢查指導“五大戰(zhàn)役”,開展扶貧開發(fā)、水土流失治理掛鉤,推動村容村貌整治、生態(tài)省建設等工作,在工作的第一線推進經濟社會科學發(fā)展、跨越發(fā)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