學寶教育旗下公務員考試網站
網站地圖     設為首頁     加入收藏
當前位置:主頁  >> 申論資料  >> 熱點時評   
熱點時評
申論熱點|時評:激活實體經濟這池春水
http://wbuztre.cn       2016-08-30      來源:人民網
【字體: 】              

  降低實體經濟成本是當務之急,但涉及面廣,必須找準突破口,下好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這步先手棋


  日前,國務院印發(fā)了《降低實體經濟企業(yè)成本工作方案》,推出八大方面30項降成本的組合型舉措,受到企業(yè)家的普遍歡迎。有企業(yè)家感慨,“這是給冬泳的中國實體經濟,除了水草,卸了沙袋?!?/p>


  這幾年,實體經濟的日子不好過。從市場層面看,諸多行業(yè)不景氣,產能過剩引發(fā)價格跳水,在珠三角,一些工廠還存在這種情形:接訂單只是為了維持工廠運轉;從發(fā)展預期看,做實業(yè)的企業(yè)主信心不足,有些人開始逃離,某老板關閉工廠買4套房,還感慨沒買更多……


  降低實體經濟的企業(yè)成本,是一個復雜的系統(tǒng)問題,不僅關系到企業(yè)的運行效率、盈利能力,更關系到投資者對實體經濟的關注程度,需要企業(yè)和政府手拉手發(fā)力。事實上,許多企業(yè)也一直在努力通過創(chuàng)新升級來擺脫困境,無論是精益管理,還是機器換人,可以說是一分錢掰成八瓣花,能摳的、該省的、可降的,都做了。不過,僅靠微觀主體的努力,降成本的空間有限,以創(chuàng)新來攤薄成本的時間較長,還不足以應對當下的被動局面。正因此,國務院為降低實體經濟企業(yè)成本打出的組合拳,無異于雪中送炭。


  事實上,在降成本的兩翼中,政府發(fā)揮作用的空間非常大。企業(yè)成本中,有很大一部分只能由“看得見的手”來調整。例如,修改政策法律才能調整的“五險一金”繳存比例等“法定成本”,靠制度改革才能降低的審批、認證等“制度成本”,以及靠嚴懲貪腐才能肅清的“吃拿卡要”等“隱性成本”,這些都是企業(yè)說了不算、想降難降的“支出項”。


  降成本意味著利益再分配,落到執(zhí)行層面,可謂難上加難。比如,大幅壓減各類行政審批前置中介服務事項,動的就是某些行政機構和“紅頂中介”的奶酪;再如降低電力成本,不僅是電力企業(yè)與用電企業(yè)的利益博弈,還涉及用電企業(yè)在“搶吃螃蟹”時如何重分蛋糕。沒點“勇于涉險灘、敢啃硬骨頭”的精神,是不行的。


  降低實體經濟成本是當務之急,但涉及面廣、戰(zhàn)線很長,必須找準突破口,下好先手棋。和各種顯性成本相比,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尤為重要。它的影響是雙重的,既關涉企業(yè)負擔也左右經濟效率。更多情況下,制度交易高成本對企業(yè)運行效率的影響,可能比負擔還要嚴重,傷害還要大。制度性交易成本降不下來,中國經濟邁向中高端水平可能會變成一句空話。格力集團董事長董明珠就表示過,不要給錢,我們也不要扶持政策,我們要的是一個公平、透明、平等的環(huán)境。給了這個環(huán)境,我們會做得更好,比給錢更好。從這個角度看,降成本的關鍵,是讓“看得見的手”習慣換手、縮手、放手,該放的落到位,該管的嚴起來,從而釋放市場活力。


  降成本,是一場逆勢而上的改革。在這一過程中,不能忘記初心,即以深化改革的力度來成全企業(yè)得實惠的強度。從去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,到這次國務院出臺的文件,中央為實體經濟減負的努力一直沒有中斷,一些地方也有許多探索,關鍵是在具體執(zhí)行中不出方向性的偏差。政策從中央到基層,也有個“傳達成本”。若是大而化之,層層遞減,就會淪為“政策白條”,讓企業(yè)空歡喜;若是過度解讀,逐級加碼,又成了“干預市場”;萬一打著改革旗號搞利益捆綁,演變成給個別企業(yè)、個別行業(yè)“吃偏飯”,那更是偏離了初衷。如此重要的任務,不妨也建立督查制度,嘗試評估反饋,降到位的獎,降不到位的罰。


  無論到了哪個階段,實體經濟都是競爭之本、發(fā)展之基。如何把社會資本請回來,把信心找回來,主要看降成本的成效。當改革的步子實起來、快起來,不僅能拓展企業(yè)的生存空間、利潤空間,也可以為新產業(yè)、新業(yè)態(tài)、新動能的孕育贏得主動,讓實體經濟這一池春水更快活泛起來。



免費學習資源(關注可獲取最新開課信息)
互動消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