申論范文
山東公務(wù)員考試申論范文:讀書無用
http://wbuztre.cn 2014-10-15 來源:山東公務(wù)員考試網(wǎng)
因為商人馬云的一段話,“讀書無用論”的話題又被提上了議程。其實,馬云這段話的核心意思,并非“讀書無用”,而是以一種引人注目的方式勸年輕人不要迷信讀書,不要讀死書,不要天真地將讀書與成功畫上等號,有比讀書更重要的價值去追求。這種意思,很容易就被人斷章取義了,被一些喜歡標(biāo)簽化的人貼上了“讀書無用”的標(biāo)簽。社會中本就流行著“讀書無用”的撒嬌、抱怨和憤懣,而當(dāng)這種論調(diào)從一個公眾崇拜的成功人物嘴中說出來時,似乎就更有了說服力,也更有了對知識和讀書的反諷意味。
讀書無用嗎?當(dāng)然不是。很簡單的常識是,從普遍意義上看,讀過書的人肯定比沒有讀過書的人更能夠成功,讀書多的人在概率上比讀得少的人收入更高;但從個案上看,也有特殊性,即某一個沒讀過書的人比讀過很多書的鄰居收入高很多倍,某一個讀到博士的人至今還沒有找到工作,靠在外打工的父母養(yǎng)著——但這純粹只是反常情況,公眾一定要有對知識和讀書的自信,而不能輕易被那些反常的極端個案影響對普遍價值的判斷。
當(dāng)下中國兜售“讀書無用論”的,主要有三類人,一類是對社會不公充滿憤怒的人,他們會把心中的偏見投射到對社會的分析上。“拼爹”現(xiàn)象的存在,確實干擾著社會公平,打壓著窮人、無關(guān)系的人上升的通道,但總體上“讀書”肯定比“不讀書”更有競爭力。如果沒有高考,窮人拿什么跟官宦子弟拼呢?當(dāng)然,有了高考,不一定拼得過富二代、官二代,但是,起碼比“不讀書”更能改變命運。這類批判家往往看不到這種對比,而是習(xí)慣借“讀書無用”表達對“拼爹”之類的不滿。北大人大,不如一個好爸。這顯然過于偏激了。
一類是這個社會中的一些失敗者,他們的失敗,不少方面都源于自身沒抓住機會,或者在競爭中被淘汰,他們不從自身找原因,而是習(xí)慣性將失敗都歸咎于社會和體制,認為自己的失敗是社會不公和體制弊病造就的。于是,在這種憤懣的情緒下,就有了“讀書無用論”。
最后一類,是社會中某些成功人物。他們成功了,成為年輕人的偶像,被大眾追捧,但這些成功人物,并沒有以正面的價值觀去影響青年,而常利用自身影響力兜售一些錯誤的價值觀。這些成功人物,往往走的是不同尋常的路,甚至是以反智起家,他們就會放大這種“不同尋?!?,強調(diào)自己“沒有讀過多少書”、“沒有上過大學(xué)”,以此反諷教育之弊或凸顯自身,以個案作為成功的示范,對年輕人產(chǎn)生了不小的誤導(dǎo)。
不要不負責(zé)任地向社會傳遞“讀書無用論”的悲觀情緒。不錯,中國社會確實算不上一個平等的社會,諸多領(lǐng)域都存在較嚴(yán)重的不公現(xiàn)象,但是,教育是一個矯正器,教育是社會公平的底線,它為這個社會最底層、最弱勢的人保留著一個向上流動的通道,以避免貧窮在代際間傳遞,避免貧富差距固化為一個板結(jié)的、無法流通的階層。是的,社會存在著嚴(yán)重的拼爹、拼關(guān)系現(xiàn)象,但這不能成為悲觀地傳遞“讀書無用論”的理由。教育的公平,知識改變命運,為沖破拼爹所構(gòu)建的階層鐵幕保持了一種可能,為底層向上流動打開了一個天窗。很多人看不到無數(shù)的年輕人通過讀書改變了命運,看到幾個讀書找不到工作的案例,就悲鳴不已,大呼“讀書無用”。這對那些正在讀書的年輕人,還有那些價值觀尚未形成的孩子,會形成極大的誤導(dǎo)。
免費學(xué)習(xí)資源(關(guān)注可獲取最新開課信息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