學寶教育旗下公務員考試網(wǎng)站
網(wǎng)站地圖     設為首頁     加入收藏
當前位置:主頁  >> 申論資料  >> 熱點時評   
熱點時評
公考時評:慈善首先是一種生活方式
http://wbuztre.cn       2015-07-22      來源:人民網(wǎng)
【字體: 】              

  生活可以有“詩和遠方”,慈善卻不該有“燈下黑”。現(xiàn)代慈善的一大特點,就是把慈心善行落實到日常生活當中,使之成為公民的一種愛心表達、一種社會責任、一種生活方式


  上周末,一篇題為《這個世界會好嗎?——我被萬科慈善豪車隊毆打始末》的文章刷屏微信朋友圈。當事人唐林撰文自述稱,其駕車前往西藏進行公益慈善活動的旅途中,險些被“萬科慈善豪車隊”逼下懸崖,此后又被車隊多人毆打。一起交通事故,因為眾多“標簽”持續(xù)發(fā)酵。


  盡管是“沖突”還是“圍毆”尚在爭論,盡管質(zhì)疑唐林炒作的聲音仍然存在,盡管萬科連發(fā)聲明向唐林無條件道歉,但拋開這些具體細節(jié),已經(jīng)披露的事實足以令人深思:為何一趟慈善之行,演變成開斗氣車的危險之旅?為何兩隊愛心人馬,不是彼此扶持而是怒目相向?


  毫無疑問,這一事件之所以廣為關注,很大程度與“慈善”二字有關。這些年來,從陳光標的高調(diào)慈善,到成龍的裸捐風波,“慈善”一詞變得流行而又敏感。一方面,它似乎更多地成了成功人士的“專利”,以至于在上述事件中,有人嘲諷“開個破皮卡,還去西藏做慈善”;另一方面,慈善似乎成為一個獨立選項,與生活的其他方面割裂開來,似乎只有捐款捐物才是慈善,似乎只有在特定時空才有慈善。慈善和日常生活成了“兩張皮”,甚至慈善與不善之舉“并行不悖”,不僅對比強烈,也讓人心生感慨。


  那么,究竟何為慈善?慈善又該何為?


  不可否認,慈善有經(jīng)濟性的一面,比如有“避稅”的動因,甚至不排除“廣告”的動機。但根本上來講,慈善的價值更在于倫理性,“懷有仁愛之心謂之慈,廣行濟困之舉謂之善”,慈善是一種基于人性光輝的選擇。而這種人性光輝,總是由內(nèi)而外、由近及遠地普照。因此,中國的《孝經(jīng)》中才說,“不愛其親,而愛他人者,謂之悖德”;西方的古老諺語才講,“慈善始于家庭”。從身邊的人開始理解慈善,從能做的事開始踐行慈善,讓慈善成為一種生活方式,這恐怕才是慈善的初衷所在。


  將慈善作為一種生活方式,我們才不會周末跑到山區(qū)奉獻愛心,平時卻對身邊的同事冷若冰霜;我們才不會一邊行賄受賄偷稅漏稅,一邊借慈善來體現(xiàn)社會責任;我們才不會在居高臨下的慈善中,隨意消費人的感情和自尊。


  將慈善作為一種生活方式,我們在做慈善時,才不會滋生道德優(yōu)越感,陷入施恩求報的煩惱中;才能認識到,慈善并非單純給予,而是在幫助別人的同時也獲得了內(nèi)心的充盈;才不會把慈善當作一種手段,甚至陷入意識形態(tài)的紛爭。


  將慈善作為一種生活方式,我們才不會“論跡不論心”,將慈善行為異化為物質(zhì)比拼,單純以錢財?shù)亩喙颜撚⑿?;才會在面對炫耀式、作秀式慈善時,有自己的清醒判斷;才能在關心別人做什么的同時,更聚焦于自己可以做什么。


  生活可以有“詩和遠方”,慈善卻不該有“燈下黑”?,F(xiàn)代慈善的一大特點,就是把慈心善行落實到日常生活當中,使之成為公民的一種愛心表達、一種社會責任、一種生活方式。慈善作為一個人良知良能的體現(xiàn),其最可貴的價值,不僅在于做了某件大事,更在于它充盈于身邊的一件件小事。老弱病殘過馬路時的“隨手一扶”、鄰里矛盾糾紛時的“隨手一勸”、看見路邊垃圾時的“隨手一撿”,這些何嘗不是慈善?下雨了,你走在路上,陌生人關心你,與你共撐一把雨傘;夜里,前路漆黑,你膽怯不敢前行,他人為你點一盞燈引路,這些又何嘗不是慈善?


  有學者指出,基本完成工業(yè)化之后的國家,如果能夠興起廣泛而持續(xù)的慈善運動,整個社會就會實現(xiàn)穩(wěn)定的轉型和提升。近些年來,從網(wǎng)絡助學到免費午餐,從愛心義賣到公益書屋,越來越多的“微慈善”,不斷豐富著人們對慈善的認知、詮釋著“友善”的核心價值觀。這種具體而微的慈善,正是慈善的真諦和力量所在——慈善需要的不僅是“富人之力”,更需要“人人之力”;慈善也不是少數(shù)人做了很多,而是每個人都做哪怕一點點。而這一切的前提,則是讓慈善成為現(xiàn)代公民的內(nèi)在價值選擇,成為我們每一個人的日常生活方式。



互動消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