為進一步幫助考生提升申論答題水平,山東公務員考試網(wbuztre.cn)特別推薦申論熱點解讀“體育老師當班主任”。希望考生閱讀本文,對申論熱點的把握有一定的幫助。
【熱點概況】
9月,青島一所學校讓體育老師當班主任,結果遭到家長的反對、投訴,引發(fā)社會關注。教育部體育衛(wèi)生與藝術教育司司長王登峰10月16日在新聞發(fā)布會上表示,這些現象的出現,是思想觀念以及現行的師資評價乃至學生評價體系所帶來的問題。從教育部的角度來講,體育教師、音樂老師、美術老師、科技老師都可以做班主任。
王登峰表示,中辦和國辦近日發(fā)布《關于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體育工作的意見》,首先要完成的一項使命就是要移風易俗,讓體育老師當班主任不再是一個問題,并希望將來能成為一個時髦,做到了這些,體育、美育改革的文件才可能真正有落地落實的基礎。王登峰的表態(tài)不僅是為廣大體育老師撐腰鼓勁,也傳遞了進一步強化學校體育工作的強烈信號。
各方觀點@工人日報:“體育之效,在于強筋骨,增知識,調感情,強意志”,而能夠引領孩子們做到這些的,正是默默無聞的體育老師們。
@人民網:為改革尋找更恰當的發(fā)力點,讓體育等科目的老師腰板硬起來不是唯一的目的,真正的目的是讓教育評價更合理,讓學生能夠更健全地成長為大寫的“人”。
@南方都市報:學習不是為了考試,也唯有當學生可以不再為了考試而學習的時候,這種觀念才有可能被扭轉,屆時,任何一科的任課老師來做班主任才不會再有爭議。
【深度分析】
(一)體育老師當班主任被投訴,反映出的問題:1.在以往的應試教育體系里,體育、音樂、美術、科技、勞動等課程被“邊緣化”。
2.將科目以是否被納入升學考試而劃分為“主科”“輔科”,進而對不同科目作出差別對待的功利化應試思維。
3.教育體系以分數為主要評價手段。
(二)針對本次事件可以采取的對策:1.提升體育課在升學評價中的權重。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,出臺科學合理的體育成績、身體素質等評價指標,避免簡單粗糙、適得其反。
2.尊重體育老師,摘掉看待體育教師的“有色眼鏡”,對照“作風正派”“熱愛學生”“愛崗敬業(yè)”等項條件,建立公平、公正的規(guī)則,在全體教師中好中選優(yōu),優(yōu)中選強,挑選最合適的人,擔當孩子們的“人生導師”,提高班主任工作水平。
【參考文章】
體育老師怎么不能當班主任?9月,青島一所學校讓體育老師當班主任,結果遭到家長的反對、投訴,引發(fā)社會關注。10月16日,教育部體育衛(wèi)生與藝術教育司司長王登峰就此事回應:從教育部的角度來說,體育教師、音樂老師、美術老師、科技老師都可以做班主任。
一位教師能否做好班主任工作,重點是其德育水平和管理班級的能力如何,責任心強不強,而與其所任教的學科沒有多大關系。教育部頒布的《中小學班主任工作規(guī)定》指出:“班主任是中小學日常思想道德教育和學生管理工作的主要實施者,是中小學生健康成長的引領者,班主任要努力成為中小學生的人生導師。”如今的體育老師基本都是師范院校畢業(yè),受過系統(tǒng)化的專業(yè)教育,完全具備擔任班主任的資格。正如王登峰所言:“體育教師、音樂老師、美術老師、科技老師都可以做班主任。因為每一名教師都是要有教師資格證的,都是符合教師要求的?!奔韧氖聦嵄砻鳎恍罢Z數外”教師由于教學任務過重或者年齡較大、健康狀況不佳,勉為其難,讓他們擔任班主任,效果難免差強人意。相對而言,體育教師普遍身體健康、精力充沛,選聘一些體育老師履行班主任職責,反而更有利于學生養(yǎng)成活潑開朗性格,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、全面發(fā)展以及人格塑造。
對體育老師的變相歧視,是典型應試教育思維下的副產品。無論從教育理念或是班主任本身的職能來講,教任何科目的老師都可以做班主任。家長們反對體育老師當班主任,甚至反對到要去投訴,恐怕并不是因為老師本身的能力和態(tài)度有問題,或許僅僅是因為班主任是體育老師。這背后的邏輯大概來自于對教育的某種想象:家長們期待的不是班主任做好其本職工作,而是班主任因所任教的科目對學生的考試成績乃至升學帶來“額外收益”——認為某一科任教老師若做了班主任,這個班的某科成績就會提升或至少更被“重視”。在部分家長看來,升學考試要考的才要學,恨不能把體育、音樂、美術課全用來上語數外。
要想真正打消人們的疑慮,擔任班主任的體育教師們應當發(fā)揚自強不息的精神,以行動和實績贏得家長們的信任和公眾的認可。有這樣的一個范例很能說明問題:蘇芷嫣是杭州一所中學的體育老師,也是2019年9月剛入職的新老師。入職后,蘇老師主動向學校申請擔任班主任。為獲得家長們的支持,蘇老師走訪了全班所有的家長,與他們談心、交心。后來,在她的不懈努力下,班級的成績在年級名列前茅,家長們普遍接納了這位班主任。
期待這樣的“蘇老師”越來越多,期待體育老師當班主任成為時髦,由此迎來中小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(fā)展的新局面。
(來源:南方都市報、北京青年報,有整合修改)